2013.07.29-回望北非、說聲再見!

[row][double_paragraph]

在古城區內,有很多阿拉伯式房屋,道路是縱橫交錯的狹窄細巷,估計超過1千條。 出入古城區有九度門口,但進出古城都要緊隨嚮導,因容易迷路。 街巷有很多擺賣的傳統攤檔,人、驢及馬都在同一條路上行走。穿過古城區內的繁雜小巷,大隊到一製皮革廠。 摩洛哥皮革工業出名極度污染,據說工人的死亡率很高。 從皮革廠的天台外望, 隊員們見到了傳統染皮革過程,真是聞名不如一見,大家都要以薄荷葉掩鼻僻臭,看來污染的情況不是那麼簡單。 稍後去到在天台售賣皮革製品的地方,當然要購買一點皮革用品向廠方及工人致意,才可從容離開。

1. 皮革工廠。

大隊經過九曲十三彎,來到極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店,赫然發現也有 ‘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’ 的製品,看來中國的產品遍及全世界,有很大的影響力。隊員們還參觀了傳統手工業,不過實在太多,也只能走馬看花。

4. 琳瑯滿目的皮革製成品。

晚上, 導遊帶領隊員們去吃飯,晚餐有咖哩薯仔及燒雞等,當日為車手Michael Cheung的女兒生日,順道慶祝。 飯後回酒店,各人亦要小心跟隨大隊,否則走失了,便不知如何尋回路!

[/double_paragraph][double_paragraph]

7月29日早上,車隊離開非斯趕去邊境海關。這次從摩洛哥出境較簡單,入西班牙領地休達則較嚴,單是排隊都用了個多小時。 過關後,先吃午飯,然後乘渡輪。 渡輪上, 隊員們不期然聚在一起,談論在摩洛哥怱怱幾日所見到的風景及民情,各人都感到不枉此行,然而有隊員說有些遺憾,因未能去到電影「北非諜影 Casablanca」場地的酒吧餐廳,其他隊員都說有同樣感覺。

3. 皮革漂染。

提起電影「北非諜影」,它是1942年上映了一部以卡薩布蘭卡為故事發生地的美國愛情電影,更是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電影。這部電影後來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,也使卡薩布蘭卡這地方聞名世界。「北非諜影」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和最佳改編劇本獎。這部電影的角色、劇情、以及主題曲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,並在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佈影史上「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名單」中奪冠。

1942年11月26日「北非諜影」在美國紐約首映,巧合的是,盟軍在一周前開入北非並佔領卡薩布蘭卡。

2. 皮革製作過程。

在愉快的氣氛下,個多小時的船程過得很快,將及岸時,隊員們着意回望北非摩洛哥,說聲再見!車隊在阿爾赫西拉斯上岸,不久回到直布羅陀。

 

蔡植華 18號車車手

[/double_paragraph] [/row]